《製造業 AI 導入現況觀察》
當 AI 不再只是概念:台灣製造業從理解到實踐的關鍵轉折

2025.10.17 最後更新

根據《2025 台灣產業 AI 化大調查》,仍有七成企業難以跨越 AI 落地應用門檻。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今年啟動全台製造業 AI 導入媒合活動,聚焦實戰落地與技術對接。

本專題透過系列活動觀察,發現企業過去單點式的 POC 專案雖帶來速效,卻已不足以應對未來的挑戰。AI 的真正價值釋放,仰賴於從全局視角重新擘劃策略,並同步推動組織文化的變革。

台灣智慧製造關鍵字:人才、流程、跨部門協作
台灣智慧製造關鍵字:人才、流程、跨部門協作
製造業導入 AI 的一大挑戰,來自於員工對於 AI 的焦慮感。例如傳統的電焊與組裝工人與新世代的 AI 工程師間存在巨大的鴻溝,雙方語言不通,甚至會產生「這是要監督我、操控我」的抗拒心理。
從 RPA 到 AI Agent:台灣新創串起品質、效率與知識傳承
從 RPA 到 AI Agent:台灣新創串起品質、效率與知識傳承
隨著 AI Agent(AI 代理人)與 RPA 自動化技術的快速發展,企業能夠將隱性知識模組化,並在產線中實現預防式管理、即時決策與跨系統協作。透過台灣多家新創實際案例,深入探討 AI 在製造業的落地應用,從影像辨識、行為監控到知識工具,揭示製造業如何藉由 AI 工具同時達成效率提升與品質保障。
研發地獄輪迴、Excel 溝通斷點,AI 如何解決工廠中的常見痛點?
研發地獄輪迴、Excel 溝通斷點,AI 如何解決工廠中的常見痛點?
AI 導入的成功關鍵,在於能否精準對焦「痛點」,並選擇合適的工具。在智慧製造邁向更高效率與精準度的過程中,研發流程的優化是關鍵一環。先知科技總經理高季安指出,研發部門雖然是企業的創新引擎,卻常面臨「撞牆期」。
從品質檢測出發,解構 AI 導入挑戰與實務解方
從品質檢測出發,解構 AI 導入挑戰與實務解方
當全球掀起 AI 導入浪潮,企業渴望透過 AI 提升製程效能、強化競爭力,但對追求高良率與穩定運作的製造業而言,導入新技術一不小心就破壞整體產線的穩定性與產品品質。也因此無論是 AI 轉型或數位轉型,「品質穩定」反而成為創新研發最不易跨越的門檻。
AI 導入不是單選題:製造業如何搭建可持續的轉型路徑
AI 導入不是單選題:製造業如何搭建可持續的轉型路徑
在全球局勢持續動盪、供應鏈斷裂重組的背景下,製造業長期仰賴經驗與穩定流程的營運模式,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。傳統方法難以因應複雜且高度不確定的產業變局,推動 AI 與數位轉型已成為提升韌性與競爭力的關鍵路徑。然而,企業在實際導入過程中,常陷入「知道要轉型,卻不知從何著手」的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