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 AI EXPO:探索新時代人工智慧發展關鍵議題

2022.8.8 最後更新

自 2017 年台灣產業開始關注並投入 AI 至今,可以發現資料、演算法和算力仍然是 AI 發展的根本。什麼樣的資料才是有價值的?什麼的 AI 系統才是有效率且安全的?如何讓跨產業專家快速學會使用 AI ?一直是推動產業 AI 化的關注重點。

由 AIF 與電子時報合辦的「2022 AI EXPO」中,除了 AI 大環境的討論,更延伸至未來在產業應用、技術發展,以及不可避免的 Regulation 與 AI 倫理的挑戰,更不忘人才培育的重要。

張嘉淵:技術不是未來,只是工具
張嘉淵:技術不是未來,只是工具

對廣達來說,最重要的事情是要了解未來社會的動態、人的行為將會有什麼改變?當這些行為改變後,什麼樣的商業模式(Business Model)可以撐住未來的策略?最後才是科技。要選擇適當的科技,科技必須是可以負擔且使用者經驗能被優化,這個技術才是有用。

李維斌:掌握各國 AI Security 驗證機制,接軌國際
李維斌:掌握各國 AI Security 驗證機制,接軌國際

當 AI 應用逐漸普及,仍有許多混沌未明的領域需釐清,例如自主反應系統的責任歸誰?人、車、AI 的責任該如何分配?系統的行為如何確保符合預期?當 AI 愈來愈擬人化時,這樣的AI系統帶來的風險是什麼?AI Security 絕對是關鍵議題。

詹婷怡:打破黑箱,可信任 AI 勢在必行
詹婷怡:打破黑箱,可信任 AI 勢在必行

面對數據隱私問題,雖然技術強調能匿名,且顧及隱私保護,但是,當機制不被信任時,在計畫推動上依舊是窒礙難行。Security 的議題不能事後防範,必須在一開始設計的時候就要納入考量。

胡筱薇:企業需要的是能辨別資料價值的人
胡筱薇:企業需要的是能辨別資料價值的人

許多企業都將資料視為重要的資產,並積極追逐最新的技術或設備。過程中,管理者是否思考過驅動企業追逐新技術的原因是什麼?越來越多元的資料來源及遽增的資料量,也考驗著企業的資料治理能力。

洪士灝:以垂直整合的系統架構與基礎建設提升 AI 能力
洪士灝:以垂直整合的系統架構與基礎建設提升 AI 能力

「這是一場軍備競賽!」目前的 AI Models 越來越強大,例如:Google、微軟分別訓練出的 GPT-3、 DeepSpeed ,模型效能越強,許多新功能也逐一解鎖,但是,越來越強大的 AI Models,並不是拿一個模型、蒐集資料,訓練模型就好。

李宏毅:十項全能的自督導學習
李宏毅:十項全能的自督導學習

許多實驗發現自督導式學習具備跨語言、跨學科,以及沒看過人類語言,卻具備基本能力等特性。雖然今天每一個自然語言系統都是用 BERT,但是有沒有更有效率的學習方法?這些都是未來值得注意的研究主題。

林偉棻:用「創造力」打開 Edge AI 的應用與台灣的機會
林偉棻:用「創造力」打開 Edge AI 的應用與台灣的機會

「台灣目前正站在一個黃金機會點上,」林偉棻說,過去產業擅長系統或晶片設計,但是如果想有更好獲利空間或產業前景,必須慢慢走向系統整合與跨域應用,才能開啟更多的新機會。

蔡宗翰:走出既有框架,對事物保有求新求變的心
蔡宗翰:走出既有框架,對事物保有求新求變的心

由於目前學習 AI 的資源已相當豐富,AI 的應用遍布各層面,因此更需要具備相關素養,主動發掘 AI 可解的問題,並基於倫理判斷:什麼可為?什麼不可為?應該要「走出既有的框架,對任何事物保有求新求變的心。」

AI 人才對談:擁有兩大素養,比很會寫程式更重要
AI 人才對談:擁有兩大素養,比很會寫程式更重要

從 2017 年 AI 在台灣蔚為風潮之後,最常被問到的以後 AI 會取代所有的人才,那我的小孩是不是也應該要讀 AI?另外一個問題,AI人才不足一直是大家關注的議題。但是,究竟什麼是「AI 人才」?現在跟未來的「AI 人才」會是一樣的嗎?中研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專題中心執行長蔡宗翰、詠鋐智能Chimes AI 執行長謝宗震這樣看。